首页 > 资讯动态 > 今日头条

潜心绘蓝图 实干建新村

 

———看叶坪乡朱坊村如何打造“中国健康第一村”

□记者邹婷

盛夏时节,暑热升腾,走进叶坪乡朱坊村,清凉之意扑面而来。澄澈的朱坊河穿村而过,两旁古樟参天,绿意浓郁,在绿树掩映中,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,几位悠然自得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纳凉聊天,一群青壮农民在不远处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俯身务农,俨然是一幅令人向往的乡村田园画卷。“在过去,这里曾经是‘出门踏泥巴,居住土坯房,环境脏乱差’。”朱坊村村支部书记朱友春说。

省级“十三五”贫困村如何一跃成为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”示范村?健康休闲产业为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?朱坊村近三年来的求索和实干给出了答案。

定位立足点勾画精准路径

站在朱坊村口,映入眼帘的是厚重大气的牌楼,每天穿梭于此的村民望着牌楼,颇为自豪地说:“朱坊现在的名头很响亮呢,我们要做‘中国健康第一村’!”

对于这个定位,村支书朱友春说,这是反复论证之后的决定。朱坊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,且具有独特的卫生健康色彩,苏区时期,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重要后勤保障基地,也是中革军委总卫生部、中央红色医院、红军卫生学校、健康报社旧址所在地。“说它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源头,毫不为过。这是朱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

岁月变幻,底色历久弥新,潜沉在深处的红色基因最终要通过行动来传承。2015年,全市脱贫攻坚战打响,朱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,贫困发生率达13.6%,该村制定《瑞金市叶坪乡朱坊村精准扶贫总体建设规划(2015-2017年)》,规划明确提出打造“中国健康第一村”的目标定位。

贫困户能不能顺利脱贫,脱贫后如何能不返贫,产业支撑是根基。朱坊村立足红色历史和现有资源禀赋,突出地域特色,结合该村的原有产业优势,以及贫困户种养习惯、劳动力情况等,确定培育壮大生态农业、休闲健康、红色旅游三大业态,并以中央红色医院等旧址为中心,打造“生态休闲、健康养生、红色旅游”融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
路径清晰,实施是关键。该村引进瑞金润泰丰农业公司发展生态健康农业,前期投资6800万元打造700亩台湾高新果蔬科研示范基地;引进瑞金朱坊文旅公司发展乡村健康旅游,投入260万元,建成5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,沿河民宿带。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,让贫困户在朱坊的建设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。

贫困户朱景艳年过六十,如今他在中草药种植基地务工,“现在种上了白芨、半夏、黄精、桔梗等中草药,它们有补气养阴、润脾健胃的作用。”说起中草药的功效,朱景艳如数家珍。每月务工收入达2600元,加上每年1000元的产业分红及土地租金,朱景艳一人的年收入足以让全家脱贫。“在这上班不累,还能学得很多健康养生知识,日子越过越好啦!”朱景艳心满意足地发出爽朗的笑声。

产业发展壮大,为脱贫攻坚厚植优势。据了解,目前,朱坊村成立蔬菜、荸荠、水产养殖等三个专业合作社,建成现代农业科技、华夏生态及朱坊文旅三个基地,通过土地入股、务工、统购代销等形式联结全产业链,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。截止2017年底,全村通过发展产业减贫的贫困人口有49户209人。

丰富结合点打造美丽乡村

漫步在朱坊河畔,鸟雀啁啾,樟香扑鼻,处处散发出生态和谐的气息,居住于此的村民畅享自然个性、返璞归真的生活。“规划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,以发展健康产业、优化健康环境、提升健康服务为重点,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。”朱友春介绍道。

围绕绿色发展、休闲健康这条主线,朱坊村顺应群众期盼,突出瞄准薄弱环节,布局村内河、沟、渠、路,大力实施道路提升、环境整治、旧址修缮及绿化美化等工程,致力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面貌“双提升”,建设“以水为魂、以绿为韵、以农为景、以乐为趣”的田园型养生宜居村庄。

近三年来,朱坊村实施整村推进战略,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,筹集700多万元对民居进行统一立面整治,拆除300余间长期无人居住的“空心房”;整合1076万元,对全村实施改房、改厕、改路等“四改一整治”工作;投资800多万元,以县级公路标准改造村主干道,新修桥梁及拓宽硬化通组公路,基本形成缓存公路网络;从软硬件方面配齐卫生整治力量,新建垃圾中转站、垃圾屋、污水处理设施等,并配备保洁员队伍,实现村民生活垃圾定期清理和污水无害化处理;对村庄公共用地进行了绿化和亮化,累计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米,安装太阳能照明设备40余盏,形成沿朱坊河绿化带、环休闲广场绿化带、环红色旧址绿化带以及沿改房点绿化带。

“这些年朱坊大变样,我们住着小洋房,过着城里人羡慕的生活,三天两头有外地客过来参观,说我们这里好呢!”七旬老人邓香发说出了朱坊人心中的喜悦。村庄环境的提升为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,2017年,朱坊村先后获得了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”示范村、2017年江西省“扶持村级集体经济-助推美丽乡村建设”试点村等荣誉。

瞄准关键点提升服务能力

健康连着小康。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。疾病,很多时候催生贫困。为让建档立卡贫困户“看得起病、方便看病、看得好病、尽量少生病”,朱坊村瞄准关键点,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,全力打造“六个一”健康扶贫模式。

“在有一个健康产业的基础上,新建一个卫生计生室,为全村农户建立一套健康档案,配备一个卫生保健箱,签约一名家庭医生以及贫困户享受一组医疗保障线。”朱友春说,依靠这个模式,朱坊村逐渐实现全面解决朱坊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。

夏日炎热,在村卫生计生服务室,70多岁的邓香发正在量血压,她患高血压多年,去年突发眩晕让家人惊慌不已。“幸好朱医生及时来我家救治。从那以后,我经常来这里量血压,这里药很多,也很管用,还能报销,花不了多少钱。”邓香发说。这时,村民刘燕春走进了服务室,因暑热发炎引起皮肤瘙痒,医师朱宏群给她开了一些消炎药。由省扶贫办免费捐赠的药柜就在边上,隔着玻璃能看到药架上的一盒盒药品。“基本药物有几十种,常见的呼吸道疾病、皮肤病、胃肠疾病等都有药可治。”朱宏群说,这些药品保障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。

朱宏群原是朱坊村的乡村医生,自2017年10月31日,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开放之后,他便在此上班。“原来是自己开的私人诊所,这里空间宽敞、设备齐全,两个地方的条件真是天差地别。”尽管开放时间不足一年,来服务室看医就诊的村民达2000多人次。“贫困户享有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,住院报销比例达90%以上,还能免费使用部分药品。”在病历清单上,记者看到贫困户宋兰发免费领取了救心丸。

宋兰发年逾九十,患有心脏病,是因病致贫的典型。“我孙子有胰腺炎,曾经做过大手术,每天都要吃药,光药费就是笔不小的开销。”宋兰发说,家中仅靠儿子务工赚钱,生活异常艰难。2015年,她家被评为贫困户后,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扶贫政策报销,仅需要支付剩余的一小部分。据统计,仅2017年,全村142名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达538655.41元,报销比率达95.6%,医疗支出的大幅减轻为他们脱贫提供了保障。“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将在朱坊村设立全国第一个‘村级院士执业点’,现在已经选好了办公楼地址。”朱友春说,届时,“中国健康第一村”将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。

关于本站 | 版权保护 | 隐私安全 | 站内搜索 | 站点地图